
“Tick-Tock”很知名,這是英特爾十年來對自家處理器發展模式的比喻——每兩年進行一次處理器升級架構變動:遇到 Tick 年則改變處理器制造工藝,而走到 Tock 年則改變制造工藝下的架構。
不過,今年初,英特爾宣布停止采用“Tick-Tock”處理器升級周期,轉而更換為處理器研發周期三步戰略,即:制程工藝(PROCESS)——架構更新(ARCHITECTURE)——優化(OPTIMIZATION)。
最近,英特爾發布了代號為 Kaby Lake 的第七代酷睿處理器。第一批產品是 Y 系列超低電壓處理器和 U 系列低電壓處理器。其余系列的處理器也將陸續發布。同時,這批產品也是英特爾采用三步戰略后的第一代產品,同時也是 14nm 制程工藝的最后一代產品。

不過,雖然同為 14nm 工藝,英特爾表示,得益于更好的優化和改進,這代 14nm 工藝應該被稱為 14nm Plus。其性能提高 12%,如果加上頻率優勢,最高能達到 16% 的提升。
如果以第一代酷睿產品為標桿,第七代酷睿的性能提升 10 倍。
其中,U 系列處理器相比上一代產品,移動辦公效率提升 12% ,Web 性能提升 19%。集成 eDRAM 的英特爾銳炬顯卡,性能也更強。
基于高質量內容(HEVC10-bit),相比第六代酷睿處理器最高支持 1080p 視頻播放,這一代產品支持播放最高 4K 視頻,并且能持續播放 9.5 小時。

以定位相似的 i7-6500U 和 i7-7500U 為例,由于 Speed Shift 技術的升級,i7-6500U 需要接近 100 毫秒才能加速到 3.5GHz,而 i7-7500U 大概只需要 5 毫秒。而與兩者搭配的核芯顯卡則差異巨大,i7-7500U 的核芯顯卡理論性能提升 30%-40%,實際游戲性能提升 35-45%。
總的來看,英特爾的 Kaby Lake 處理器比起前代仍舊是“性能增強、功耗降低”。這似乎有些不痛不癢。不過在命名上,英特爾這代處理器就有意思了。
英特爾稱,最新第七代酷睿處理器產品家族將包括:
智能英特爾® 酷睿™ m3 處理器
智能英特爾® 酷睿™ i3、智能英特爾® 酷睿™ i5 及智能英特爾® 酷睿™ i7 處理器
這是說酷睿 m 處理器只剩 m3 這種較入門級的處理器了嗎?
答案當然不是如此。其實英特爾第七代酷睿處理器產品家族如此布局的原因是,原本屬于 m5、m7 系列的處理器,被命名為了 Core i7-7Y75 和 Core i5-7Y54。
所以,在未來,要是看到有商家宣傳自家的無風扇筆記本采用了 i7 處理器也千萬不要驚訝。當然也更要小心,不要被 i7 處理器的噱頭蒙蔽了雙眼。















